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必威体育统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

索 引 号:640100-126/2021-00023 发布日期:2021-01-27
发布机构: 必威体育统计局 责任部门: 综合科
名 称:迎难而上 经济运行成绩亮眼 奋楫扬帆 新征程上再创佳绩 ——2020年必威体育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报告之一

迎难而上 经济运行成绩亮眼 奋楫扬帆 新征程上再创佳绩 ——2020年必威体育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报告之一

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为特殊的一年,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必威体育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运行稳步复苏持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塑造了必威体育发展的新优势,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经济运行好干预期,成绩来之不易

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提质,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4.37亿元,同比增加3.2%。走出“一季度下降,二季度企稳,三季度回升,四季度冲刺”的向好态势,描绘出先抑后扬的“微笑曲线”。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全市经济的 “V型”反弹,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体企业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得益于每个了不起的市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勇往直前的奋斗。三次产业增速全面转正。其中,第一产业75.72亿元,同比增长0.7%;第二产业832.62亿元,同比增长2.8%;第三产业1056.03亿元,同比增长3.8%。展现了全市经济强大的韧性和强劲的恢复能力。县(市)区增速整体转正。县(市)区同频共振双统筹,共同发力夺取双胜利,全员实现正增长。兴庆区551.05亿元,同比增长2.5%;金凤区301.66亿元,同比增长3.5%;西夏区324.94亿元,同比增长1.9%;永宁县110.19亿元,同比增长5.1%;贺兰县143.29亿元,同比增长1.0%;灵武市533.23亿元,同比增长4.8%。主要经济指标相继转正。6月,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转正;8月,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转正;9月,第一产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工业投资实现转正;10月,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实现转正;11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转正;12月,第二产业转正。相继“转正”的一系列经济指标,印证着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地区生产总值????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4.37亿元,同比增长3.2%,比一季度(-4.9%)、上半年(0.1%)和前三季度(1.1%)分别提高8.1、3.1和2.1个百分点,居全区五地市第四位。县(市)区增速“五提高一回落”。其中,西夏区(1.9%)、金凤区(3.5%)、永宁县(5.1%)、贺兰县(1.0%)和灵武市(4.8%)增速分别比前三季度提高4.9、1.6、3.0、3.5和2.4个百分点;兴庆区(2.5%)低于前三季度0.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比一季度(-3.6%)、上半年(0.2%)和前三季度(-2.2%)分别提高5.2、1.4和3.8个百分点,增速低于自治区(4.3%)2.7个百分点,居全区五地市第四位。县(市)区增速“四正两负”。其中,兴庆区(-2.3%)、西夏区(2.5%)、永宁县(-3.1%)和贺兰县(-13.4%)增速分别比1-11月份提高1.7、1.5、1.1和2.5个百分点;金凤区(24.4%)、灵武市(2.3%)增速比1-11月份下降1.8和1.0个百分。园区中,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永宁工业园分别增长28.7%、2.9倍和3.8%。苏银产业园(-3.3%)、贺兰工业园(-9.6%)降幅较1-11月份分别收窄4.6和3.0个百分点,综保区同比下降65.5%,降幅较1-11月份扩大0.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不含宁东同比增长2.5 %),增速比一季度(-20.6%)、上半年(-3.1%)分别提高21.7、4.2个百分点,低于前三季度(1.7%)0.6个百分点,低于自治区(4.0%)2.9个百分点,居全区五地市第三位。县(市)区增速“三升三降”。其中,西夏区(4.5%)、永宁县(11.8%)、灵武市(-1.7%)增速较1-11月份分别提升1.4、4.0和0.8个百分点;兴庆区(-2.1%)、金凤区(2.4%)、贺兰县(1.1%)增速较1-11月份分别下降7.3、1.2和1.2个百分点。园区增速“四升五降”。其中,高新技术开发区(62.8%)、丝路经济园(10.6%)、永宁工业园(-2.7%)增速较1-11月份分别提高33.6、33.1和2.6个百分点;经济技术开发区(6.2%)、综保区(1.3倍)、苏银产业园(1.7倍)、中关村双创园(83.3%)和贺兰工业园(-24.2%)增速较1-11月份分别下降0.5、29.0、9.4、4.9和2.2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87亿元,同比下降7.1%,降幅比一季度(-17.6%)、上半年(-10.5%)和前三季度(-9.1%)分别收窄10.5、3.4和2.0个百分点,低于自治区(-7.0%)0.1个百分点,居全区五地市第三位。县(市)区降幅全面收窄。其中,兴庆区(-4.9%)、金凤区(-8.2%)、西夏区(-5.1%)、永宁县(-17.3%)、贺兰县(-8.9%)和灵武市(-10.5%)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收窄1.1、3.4、0.8、3.5、2.2和2.7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16元,同比增长3.1%,增速比一季度(-4.3%)和上半年(-2.2%)分别提高7.4和5.3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3.2%)回落0.1个百分点。县(市)区增速“五升一降”。其中,兴庆区(2.8%)、金凤区(5.8%)、西夏区(4.2%)、永宁县(2.0%)和贺兰县(4.6%)增速比前三季度分别提高0.6、5.1、3.8、3.3和1.4个百分点;灵武市(1.8%)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28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一季度(-2.9%)、上半年(1.7%)和前三季度(5.0%)分别提高10.4、5.8和2.5个百分点。县(市)区增速全面提升。其中,兴庆区(3.2%)、金凤区(2.3%)、西夏区(4.4%)、永宁县(2.8%)、贺兰县(7.0%)和灵武市(7.8%)增速分别比前三季度提高4.0、3.2、1.6、4.2、1.3和0.2个百分。

财政收入全市完成财政收入248.28亿元,同比增长14.7%,比一季度(-19.3%)、上半年(-20.4%)和前三季度(-3.9%)分别提高34.0、35.1和18.6个百分点。必威体育(不含宁东)完成财政收入225.26亿元,同比增长15.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25亿元,同比增长1.6%,比一季度(-23.7%)和上半年(-19.0%)和前三季度(-5.0%)分别提高25.3 、20.6和6.6个百分点。必威体育(不含宁东)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50亿元,同比增长0.3%。县(市)区增速“三增三降”。其中,金凤区(3.2%)、永宁县(49.3%)和灵武市(7.2%)分别同比增长3.2%、49.3%和7.2%;兴庆区、西夏区和贺兰县分别同比下降12.1%、4.9%和5.7%

二、高质量发展成果斐然步履铿锵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从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通报的情况看,2019年必威体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居全区五地市首位。所辖县(市)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均高于自治区设定的考核目标。

(二)脱贫攻坚成果显著。2020年,全市剩余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现行标准下1047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生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35元,同比增长6.2%,比上年增加552元。居全区五地市首位,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527元。

(三)高质量发展干在实处。“六稳”“六保”成效显著。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25万人,同比增长1.2%,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5.3%,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3.7万人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7%以内。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从高点逐步回落,市场供求关系不断好转,基本民生得到保障。在全年财政收入下降、收支矛盾加剧的情况下,累计支出235.5亿元用于民生事业,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8%。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调增208.7元,农村居民最低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560元,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救助补贴2.73亿元,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提高到110元和120元。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市场主体30.31万户,同比增长18.32%。当年新增市场主体4.70万户,同比增长9.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中小微企业10户,新增企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2%。粮食能源供给增加。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69.23万吨,同比增长4.4%。??能源生产稳中向好,全市原煤产量6483.24万吨,同比增长8.3%。全市发电量96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新能源产业呈现风、光、生物质发电互补态势,清洁能源发展更“风光”,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56.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产业链供应链基本稳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累计增速连续3个月实现增长。行业的增长面持续拓展,全市33个行业大类中,16个行业呈现增长态势,比一季度提高11.0个百分点。基层运转井然有序。减税降费落在实处,用真金白银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全年累计减税降费168.6亿元,其中累计减免税收120.0亿元,累计降费48.6亿元。纳税申报业务网上办、线上办、掌上办的比例提高。外贸外资好干预期。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62.96亿元。其中,货物出口总额45.27亿元,货物进口总额17.69亿元。全市实际使用外资8757万美元。金融存贷款总量稳固提升。截至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488.01亿元,同比增长11.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535.0亿元,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不含宁东同比增长2.5%);市场预期不断向好。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1.9%,连续10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制造业继续稳步恢复。

(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强”的实力坚若磐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4.37亿元,同比增长3.2%。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过半,撑起全区经济的半壁江山,持续担当全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为51.8%、53.5%,对全区第二、三产业发展贡献突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制造业规模、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全区首位,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富”的路上携手并进。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47元,高于去年同期1524元,比全国(32189元)和全区(25735元)分别高1358元和7812元。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416元和16428元,分别高于去年同期1200元和1146元。分别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697元和2539元;城乡收入比继续缩小,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40,低于全国(2.56)全区(2.57)平均水平,比上年(2.50)缩小0.1,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绿”色生态底色浓郁。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完成育苗、造林和森林抚育面积分别为5.1、2.0和3.3万亩,零星植树48.7万株,城市建成区绿地率逐年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优良天数301天,优良天数比例82.2%,PM2.5年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微克/立方米,圆满完成自治区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指标。“新”的引领不断增强。市委、市政府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全市建设的战略支撑。2019年全市R&D经费投入30.7亿元,比2018年增加4.1亿元,同比增长15.4%;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1.62%,比2018年提高0.12个百分点,高于全区0.17个百分点。“改”的成效显著提升。“放管服”改革成效继续显现。必威体育成为全国十大夜经济城市之一(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必威体育数字城市指数挺进全国50强(赛迪顾问数字转型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中国数字城市百强研究白皮书》发布);必威体育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公共监管库顺利通过海关验收,“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国际卡车班列首发,公铁物流服务中心被授予“天津港内陆无水港”;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新基地。??

三、经济运行亮点纷呈,经验弥足珍贵

(一)农业压舱石愈发稳固,农产品供给量足价稳。全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了“1+2+4”的现代都市型产业发展格局,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占比近九成。为稳定全市社会发展大局增加了主动,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增添了底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基础支撑。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均实现增长。粮食播种面积121.71万亩,比上年增加1240亩,同比增长0.1%。粮食作物单产569公斤/亩,比上年增加24公斤,同比增长4.4%。粮食总产量69.23万吨,比上年增加2.9万吨,同比增长4.4%。“菜篮子”产品量足价稳。全市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产能和供给充足,价格总体稳定,确保了全市城乡居民“舌尖上的安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42.7万吨、瓜果类产量9.4万吨、园林水果产量9.6吨、猪牛羊禽肉产量5.76万吨、禽蛋产量2.75万吨、牛奶产量64.24万吨、水产品产量7.6万吨;供港(供外)蔬菜稳定发展。全市建成供港(供外)蔬菜基地52个,种植面积28.3万亩,产量35.5万吨,“必威体育菜心”“必威体育芥兰”等成为粤港澳中高端市场的抢手货。花卉园艺品质逐步提升压减价格低廉的康乃馨等鲜切花,增加经济效益较高的盆栽花卉,鲜切花产量2580万支,同比下降32.3%,盆栽花产量1432万盆,同比增长38.4%。畜牧业生产持续恢复。牛羊养殖恢复性增长,存栏增加。其中,牛存栏29.22万头,同比增长25.9%;羊存栏78.36万只,同比增长13.1%;奶牛存栏16.27万头,同比增长25.9%,牛奶产量64.24万吨,同比增长13.0%。生猪生产加快恢复。恢复势头逐季加快,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均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生猪存栏16.15万头,同比增长18.8%。能繁母猪存栏2.35万头,同比增长25.5%。

(二)工业引擎动力澎湃,高端制造加速布局。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及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利好政策的实施,制造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1-12月,全市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65.5%,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动力强劲。1-12月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1.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4.1%,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加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4.9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7%,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县区园区主战场战果喜人。县(市)区中,西夏区和灵武市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7.3%和57.4%,合计占比84.7%,工业产业聚集效应显著。园区中,必威体育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新基地,形成了以“光伏、石墨烯、锂电池、半导体、蓝宝石”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1-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7.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7.4%,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208.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个百分点。企业经济效益改善向好。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15.24亿元,同比下降6.6%,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6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利润大幅增长。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91.41亿元,同比增长7.6%,比1-10月份增速提高1.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0.42亿元,同比增长72%,比1-10月份增速提高35.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37.55亿元,同比增长76.2%,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13.2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承压启好,规上服务业持续恢复。服务业稳定器作用明显。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56.03亿元,同比增长3.8 %,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6.3、3.4和0.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60.2%,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3.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稳定器”作用增强,有力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发展动力不断调新。第三产业各行业增速呈现“五正两负”态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同比增长4.9%、3.2%、5.0%、5.9%、6.0%。规上服务业持续恢复。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65.81亿元,同比增长0.5%。随着全市服务业持续复苏,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入库数量稳步增长,全年新增15户,动能进一步增强。

(四)项目投资蹄疾步稳,“驾辕之马”昂首疾驰。全市紧扣“一高三化”目标要求,大力发展“两新一重”工程建设,围绕公共卫生、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以民生为导向拉动内需;围绕5G、工业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着眼长远调结构增后劲。在重大投资项目引领下,今年8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束了自2018年3月份以来连续27个月负增长,实现转正,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较去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同比下降4.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3.1%。民间投资持续增长。民间投资增速呈现向好趋势,经济内生动力得到巩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9%,占投资比重为62.4%,拉动全市投资增速5.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持续增长。全市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4%,占投资比重为42.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8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稳步提高。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纺织等新产业为重点项目投资力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8%,占工业投资比重为70.2%,拉动投资增长1.9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贡献突出。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1%,占投资比重31.1%,拉动投资增速4.2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751.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7%,商品房销售额544.14亿元,同比增长24.4%。

(五)市场销售逐季改善,网上零售快速增长。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87亿元,同比下降7.1%,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提高10.5、3.4和2.0个百分点。城乡市场稳定恢复。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38.18亿元,同比下降7.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69亿元,同比下降10.9%,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收窄2.0和0.8个百分点。四大行业有序改善。批发业(-2.4%)、零售业(-7.0%)、住宿业(-38.6%)、餐饮业(-19.3%)零售额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收窄3.3、1.3、6.5和6.4个百分点。批发业、餐饮业四季度当季零售额实现正增长,增速分别为11.2%和2.8%。限上限下同步向好。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305.02亿元,同比下降6.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4.0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增速逐月回升,较年初提高18.7个百分点。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465.85亿元,同比下降7.8%,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网上零售快速增长。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4.91亿元,同比增长43.3%,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外卖送餐服务收入6742万元,同比增长1.2倍。

(六)财政收入逆势向好,金融存贷款总量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收入248.28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税收收入111.13亿元,同比增长5.2%,比一季度(-23.0%)上半年(-11.8%)和前三季度(-1.7%)分别提高28.2、17.0和6.9个百分点。财政支出451.26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5.76亿元,同比下降3.1%,财政八大项支出“两增五降一持平”,其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教育支出分别增长16.0 %、15.7%。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488.01亿元,同比增长11.8%,较上月末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住户、非金融企业、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财政性存款分别同比增长14.5%、10.9%、48.5%和50.9%。机关团体存款同比下降8.1%。信贷运行平稳,贷款对全市经济恢复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535.0亿元,同比增长7.5%;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短期贷款1116.48亿元,同比增长5.8%;中长期贷款3951.51亿元,同比增长9.1%,企业经营活力和信心不断增强。

(七)调控目标顺利实现,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必威体育调查队统计,202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CPI运行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同比涨幅在2月份达到3.3%的高点后逐步回落,较好的实现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0%以内的物价调控目标。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1%,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消费品价格上涨2.1%,服务价格上涨1.2%。

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2%,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6%,一般日用品价格同比上涨4.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数(IPI)同比下降7.9%。九大类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六涨三降”。其中,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和化工原料类价格分别同比下降7.0%、1.4%和1.0%。

四、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回望2020年,全市经济运行好干预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恢复过程中不确定因素、不平衡态势仍然存在,“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活”的现状尚未改变,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重大产业类项目接续不足,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不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降幅持续收窄,但仍负位徘徊,驱动全市经济加快恢复的动能不足。

(一)县域经济竞争力总体偏弱。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从数据看,经济总量反映着各县(市)区的综合实力,所辖县(市)区GDP高低不一,首位与末位相差440.85亿元;占全市比重参差不齐,首位与末位占比相差22.5个百分点。从增速看,经济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县(市)区发展潜力以及抗风险的能力,仅3个县(市)区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从结构看,县(市)区结合区位优势,发展方向上已各有侧重,但单一产业独大现象仍然存在,如兴庆区、金凤区第三产业占比达到或接近八成,灵武市第二产业占比超八成,产业结构布局仍需优化。从税收看,灵武市“一花独放”占全市税收比重超20%,县(市)区“百花齐放”的局面尚未形成,经济新动力不强,税源培植难度较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强。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20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榜”来看,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分布在17个省(市),必威体育继续无缘百强县(市);2020年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灵武市首次上榜,居第93位。从2019年公布的结果看,GDP总量居全市第一、二位的兴庆区(531.58亿元)和灵武市(517.38亿元),与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00位的湖北省宜都市(2019年GDP为679.24亿元)GDP总量分别差147.66亿元和161.86亿元。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成果显示,必威体育仅占一席,灵武市排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第十位,首次进入前十强。

(二)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农业经济效益较低。近年来,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逐年下降,由2016年的4.4%下降到2020年的0.7%(2016 -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4.4%、4.2%、3.6%、2.0%、0.7%)。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4.1%下降到2020年的3.9%(2016 -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分别为4.1%、3.8%、3.8%、3.4%、3.9%)。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速都存在逐年下降的趋势。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基础还不稳固,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粮食安全问题需重视。近年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呈逐年下降态势。粮食播种面积由2016年的156.0万亩下降到2020年121.7万亩,粮食总产量由2016年的83.6万吨下降到2020的69.2万吨。2019年全市人均粮食占有量289.1公斤,比全国(474.2公斤)和全区(537.2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分别低158.1公斤和248.1公斤,已低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得标准线。肉类禽蛋产量下降。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5.76万吨,同比下降6.5%。禽蛋产量2.75万吨,同比下降23.1%。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肉类产量下降将降低人均占有量,有效供给难度较大。

(三)工业产业结构仍需优化。产业结构倚重倚能。主要表现在发展层次偏低、经济结构偏重、能源利用偏煤,产业布局偏散。全市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以上,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高达104%,规模以上工业呈现“重”而不“轻”的特点,且重工业多数企业处在产业链的前端、价值链的低端、创新链的末端,资源型、重型化、单一性特征明显。小微企业多而不强。全市小微型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重高达80%以上,其增加值仅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0.1%,小微型企业“多”而不“强”,市场活力较弱。制造业高端化高技术程度较低。规上工业结构仍然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为主的传统制造业为主,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未形成高技术产业链集聚发展态势。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到1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仅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4%左右行业和产品下降面仍然较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3个行业大类中,17个行业增加值呈现下降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42种产品呈下降态势,占45.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速加快。1-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3944.6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3%,已连续5个月呈回升态势,节能降耗形势严峻。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增长3.7%,比1-11月份加快1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持续增长。1-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3661.9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4%,比1-11月高1.2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向好压力犹存。从服务业恢复情况看,疫情对经济的主要影响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增速3.8%,比全区低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内部行业增速呈现“五正两负”态势,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同比下降7.3%、14.4%。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基本上以传统行业为主,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缓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仅实现增加值60.71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为7.9%;营利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实现增加值132.30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为17.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8.47亿元、24.06亿、31.15亿元、11.45亿元、7.17亿元。消费市场恢复缓慢从行业看,住宿业恢复较慢,降幅依然较大。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营业额同比下降32.4%,其中客房收入下降30.5%,餐饮收入下降36.7%;餐饮住宿企业稳增长压力犹存。受疫情影响,出行、会议、聚会、婚宴等活动大幅锐减,企业入住率、上座率、接会率明显下降。经调研,2020年部分住宿餐饮企业因接收留观人员,增加了一部分收入,再加上国家以及自治区、必威体育出台的各项减免税、减免社保、减免租金水电燃气、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能够勉强维持生存。2021年初始,疫情仍然反复,防控措施收紧,但以上各项政策已经停止执行,企业经营压力骤增。多数商品仍呈下降态势,未见好转势头。在全市限上单位在统的20类商品中,仅5类商品增速实现增长,多数商品零售额增速全年未实现转正,尚有7种商品零售额降幅在20%以上。

五、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建议

纵观当前的经济形势,“危”与“机”同在,但总的来说“机”大与“危”。新年伊始,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全市经济“转正”之后,还需继续走好“转型”“转强”之路,不断增强韧性和活力,以自身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抵御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努力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跑出必威体育“加速度”。

(一)构建高质量农业供给体系。“农,天下之大业也。”我市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总量不足已经不再是农业的主要矛盾,要实现农业从单一生产功能向多功能转变,实现农业供给体系由“量”向“质”的转变,不断提升供应品质,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深入推进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建设6万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在66.3万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珍惜黄河水资源,注意解决好稻水矛盾,发展“稻渔共生”的高附加值的种养业。落实落细“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高标准绿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高品质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力度,完善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蔬菜蔬菜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和供给品质,确保城乡居民“舌尖上的安全”。紧盯重点产业抓好源头生产,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原材料。稳定枸杞和葡萄酒面积,实施新增和低产园改造,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确保产量的同时提高品质,放大产区优势,提升品牌价值。壮大奶牛、肉牛和滩羊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抓好蒙牛西北奶业全产业链集群项目建设。持续壮大林业经济。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聚焦城市园林化目标,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助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逐渐缩小城乡收入比。

(二)提质发展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也是必威体育经济的根基所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国能够于欧盟各国中“一枝独秀”率先走出衰退,对比一些西方国家出现产业空心化、失业率升高、收入差距拉大的严重矛盾,充分证明了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从全年经济运行情况看,生产端恢复快于消费端,高质量发展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提质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五个维度,聚焦自治区九大特色产业和全市“十大产业”锻长板、补短板,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聚焦建材、能源化工、生物制药等传统产业,实施四大改造,实施传统产业振兴。优势产业要高端化引领。聚焦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绿色食品加工业、清洁能源产业,延伸产业链、拉长技术链,抓好项目建设,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优势,走向高端化。抓好创新驱动发展。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全面构建质效兼优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三)持续抓好项目投资。发挥工业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今天的项目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全力以赴抓储备,立足长远谋项目扩投资促发展。提前做好重点项目、重点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生态环保等方面项目谋划,立足长远储备一批强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积极扩大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重点抓好中轴小镇三期、卧龙变压器超高压研发中心改造等项目建设,推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精密轴承、智能仪器仪表、智能铸造等领域占据产业高端、形成规模优势。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牵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建材、能源化工、生物制药等传统产业,对重点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任务,加快推进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产品换代。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推动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信贷资金等协同联动,撬动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向科技成果转化聚集,促进民间投资在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领域聚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

(四)壮大培育发展新动能。壮大新型消费。坚持扩大内需全面促进消费。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巩固消费市场的稳步复苏,切实把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出来。支持发展网上消费、智能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共享消费、绿色消费,做强做大远程医疗、在线教育、“云”办公、数字智慧文旅、生鲜社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零售,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壮大夜经济。抢抓必威体育入围2020年度中国夜游名城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好怀远夜市、大阅城、鼓楼尚街、枫林湾小镇等夜经济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动夜经济发展,打造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健培育新业态和新消费热点,让“夜经济”热起来。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和西夏区源石酒庄葡萄种植基地巨大宣传作用,讲好西夏故事、讲好必威体育故事,推动全市文旅产业纵深发展。巩固好全域旅游成果,连通以贺兰山沿线、黄河两岸的旅游资源,结合区位优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结合“星空”“岩画“葡萄”等资源,探索发展高端民宿。充分挖掘品牌价值、改善服务条件,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壮大数字经济。推进产业数字化。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改造,引导工业企业向精细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推动企业向网络化协同、服务化转型、个性化定制等方向创新发展。持续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加快推动商贸、金融、物流、旅游等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推动中国(必威体育)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跨境贸易发展,培育特色鲜明、配套服务完善的跨境电商产业链。推进数字产业化。完善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培育壮大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推动数据存储向数据应用转变。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奋斗创造历史,用实干成就未来,沿着擘画好的 “十四五”蓝图开好局、起好步,乘势而上开启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必将推动全市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逆风启航、行稳致远。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