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其他部门信息公开>必威体育委办公室>市委(办)文件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56505/2023-00031 效力状态:有效
发布机构:必威体育委办公室 成文日期:2022-11-26
责任部门:市体育局 发布日期:2022-11-26
名 称:中共必威体育委办公室 必威体育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建设黄河流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必威体育委办公室 必威体育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建设黄河流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2161号)精神,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支持必威体育建设黄河流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要求,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黄河流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宁党办〔202245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必威体育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安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顺应市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着力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着力强基础、搭平台、创品牌,着力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建设黄河流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

(二)主要目标。结合六大提升活动”“七项惠民工程和民生十心实事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性,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增后劲,建设一批体育场地,举办一批群众参与度高的体育赛事活动,打造一批沿黄城市体育品牌,加快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构建统筹城乡、公平可及、服务便利、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6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用地达到0.45平方米,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行政村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到93.5%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2万人,政府提供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标准更加健全、品质明显提升,社会力量提供的普惠性公共服务实现付费可共享、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到2035年,全面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产业占GDP比重大幅提高,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居于黄河流域各省会(首府)城市前列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体育场地设施普惠水平,推动场地设施全民共享走在黄河流域各省会(首府)城市前列

1.公布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资源。惠民工程为抓手,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组织编制《必威体育中心城区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系统梳理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以及可复合利用的城市文化娱乐、养老、教育、商业等其他设施资源,每年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目录或指引。(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园林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统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布局。县(市)区城镇化建设要同步规划、建设健身设施。结合城市更新行动,鼓励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增加开敞式健身设施。新建城区要结合城市留白增绿,规划建设融合嵌套的社区全民健身中心等适宜健身场地设施,新建居住区公共健身设施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并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在规划审批阶段、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各环节把控落实,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基础薄弱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和群众身边倾斜力度,与常住人口总量、结构、流动趋势相衔接。实施农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完善工程,每个行政村配套全民健身路径、标准篮球场、室内健身场地和多功能公共运动场,逐步实现城乡服务内容和标准统一衔接。强化必威体育与吴忠、石嘴山、宁东协同发展,促进必威体育都市圈内健身步道、沿河步道、城市绿道互联互通,健身设施共建共享。(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审批服务局、市园林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填补城乡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白。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暨体育康乐角建设,推动移民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补短板项目全覆盖、村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档升级全覆盖、县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六个有全覆盖和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盲点基本消除、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基本补齐。实施百姓健身房工程,在服务人口不少于1万人的社区试点打造百姓健身房,健身房总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设有氧区和无氧区,有条件的可设有操舞房,有氧练习器至少1种,无氧练习器种类至少3种,并配有专、兼职体育指导员开展公益巡场指导。实施社区全民健身站点标准化建设和夜间点亮工程,每个街道至少打造5个全民健身站点,具备固定的能够提供给市民开展科学健身锻炼的场地,且有明确的标识标牌,每个站点至少配备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将指导员信息、服务项目、指导时间进行公示,每个站点需配备照明、储物及开展科学健身指导的相关设施,并注意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国网必威体育供电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拓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空间。实施体育公园建设工程,在现有郊野公园、城市公园中因地制宜配建一定比例的健身设施。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建成2座体育公园,公园总面积不低于4万平方米,绿化率不低于65%,有水域的水域面积占比不超过30%,公园内至少包括常规球类、健身步道、广场与器械、儿童活动设施4类功能,体育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落实国家步道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和建设指南,依法利用林业生产用地建设森林步道、登山步道等健身设施。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破坏生态、不妨碍行洪和供水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利用山地森林、草地荒漠等地貌,建设特色体育公园,在河道湖泊沿岸、滩地等地依法建设健身步道,并设立必要预警设施和标识。根据实际在旅游景区配建与环境融合协调的健身设施。(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园林局;责任单位:市审批服务局、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市文旅广电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5.完善全民健身户外运动配套设施。实施新型健身馆、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工程结合低效用地开发利用,鼓励采取BOT模式、委托经营等多种运营手段,推进建设符合环保和安全等要求的新型健身馆、健身场地。实施户外营地建设工程,依托贺兰山、黄沙古渡、兴庆区沙漠休闲运动公园、兵沟等资源,加强冰雪、山地等户外运动营地及登山道、徒步道、骑行道等设施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建设户外营地,建立户外运动品牌。2025年,建成至少3个户外营地,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以开展户外运动、自然、人文、历史、爱国主义教育等课程与活动为主要功能,并逐步将营地建设成为体育综合体,为各类人群提供运动、文化、游玩、购物、住宿等综合服务。加强户外运动目的地与交通干线之间的连接,完善停车、供电、供水、环卫、通信、标识、应急救援等配套设施。公共户外运动空间可配套建设智能化淋浴、更衣、储物等设施。(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市文旅广电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国网必威体育电力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6.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绿色转型。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提升行动,推广绿色建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实施节能降本改造,加快运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场馆管理和赛事服务。落实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通用规范。鼓励建设高品质专项运动场馆。体育场馆建设要与城市风貌、城市文脉、城市精神相适应。户外运动设施不能逾越生态保护红线,不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运动场景。(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网信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7.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共享水平。实施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程,推动已建成且有条件的学校进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工程新建学校规划设计的体育设施要符合开放条件。鼓励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实行免费低收费政策。支持第三方对区域内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进行统一运营。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维护管理,提高场地设施利用率。体育系统管理的训练场所等健身设施向社会开放,推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更高水平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开放可用于健身的空间,做到能开尽开。鼓励私营企业向社会开放自有健身设施。(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提升体育赛事活动供给水平,推动赛事活动持续丰富走在黄河流域各省会(首府)城市前列

8.扩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规模。打造线上线下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广泛开展足球、篮球、排球、健身跑、登山、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冰雪等参与性高的体育运动项目组织开展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全民健身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大众冰雪季等主题活动,激发市民群众健身热情,引导更多群众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支持发展面向青少年、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等人群的体育健身活动。鼓励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举办广场舞、健步走、棋牌等健身活动。建立足球、篮球、排球业余竞赛体系。加快发展以自主品牌为主的体育赛事体系。(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9.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矩阵。搭建黄河流域体育赛事交流平台,办好足球、自行车、羽毛球沿黄城市体育品牌。依托必威体育自然资源禀赋和都市圈优势,打造马拉松、登山、龙舟、赛艇、健步等5个自治区A级群众品牌活动。做大做强必威体育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马拉松赛、阅海湖系列品牌赛事,承办更多国字号群体赛事活动,实现由一地一品一地多品转化提升。巩固拓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扩大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品牌影响力,举办冰上龙舟赛、青少年冰雪运动会等群众性冰雪品牌赛事,吸引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大力发展徒步、骑行、登山、露营、滑雪、沙滩排球、汽车越野等户外休闲体育运动项目,打造户外运动赛事活动品牌。(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旅广电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0.拓宽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发展空间。推广居家健身、线上培训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进家庭。制定和落实市级全民健身比赛活动目录及承接标准,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承办体育赛事活动。优化体育赛事使用道路、空域、水域、无线电等行政审批流程。推动体育赛事活动安保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提升体育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全民健身服务提质走在黄河流域各省会(首府)城市前列

11.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组织网络。各县(市)区普遍成立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和8个以上单项体育类社会组织4+X,实现乡(镇、街道)有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23个单项体育类社会组织,行政村有农民体育协会和体育健身组织,提供高质量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培育发展能够融入社区经常性开展健身赛事活动和科学健身指导的基层体育俱乐部和运动协会。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鼓励发展在社区内活动的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市审批服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2.夯实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层基础。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社区扩面计划,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周在社区开展公益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少于8小时。城市社区至少配备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每个行政村配备不少于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创建健康示范点,根据实际配置健身房和健身器材,配备专(兼)职社会体育指导员,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健身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入乡进村,提供全民健身比赛活动、国民体质测定、健康咨询、运动处方开具等服务。开设线上线下科学健身大讲堂,普及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市总工会、市直机关工委、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3.规范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体育协会与体育行政部门脱钩,并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对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完善体育社会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制度举措,加大对体育社会组织阵地建设、专业培训、联合办队等的支持。规范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管理,针对性帮助解决体育社会组织急难愁盼具体问题,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做大做强做优。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健全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评定等制度,全面施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持证上岗。落实面向全社会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制度,健全服务全民健身的教练员、裁判员评价体系。(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市综合执法监督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提升体育发展环境优化水平,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参与走在黄河流域各省会首府城市前列

14.筑牢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社会基础。实施老年人、残疾人健身设施建设工程,根据老年人口规模和健身锻炼需求,优化老年人健身场地设施的空间布局,推进健身步道、社区健身中心等场地设施建设。每个县()区都应有一定数量对老年人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的健身场馆。整合社区现有的健身设施、文体活动站等公共设施,提高使用效率,同时利用闲置场地和房屋,因人因地制宜布局门球场、音乐舞蹈室等老年人健身活动场地。营造无障碍体育环境,为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便利。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让每个青少年较好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支持体校、体育俱乐部进入学校、青少年宫开设公益性课后体育兴趣班。支持学校、青少年宫和社会力量合作创建公益性体育俱乐部。施行体育教师+专业教练并行模式,中小学公立学校普遍组建运动队。创建命名100三大球、冰雪、田径、游泳等体育特色学校。建立分学段、跨区域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每个中小学校、县(市)区每年至少举办1次学生运动会。实施全民健身站打造工程与大型体育场馆、体育公园、体彩销售站点、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文体中心等服务机构相结合,打造全民健身站,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配套体质监测设备,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服务岗,由服装统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挂牌服务,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科学健身指导、健康主题讲座等服务,到2025每个县(市)区拥有10个全民健身站。逐步将全民健身站打造为体卫融合示范点,开展运动康复师培训,配备康复理疗设备,邀请具备资质的康复师开展专家咨询、问诊、坐诊等服务,推广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倡导运动是良医理念。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以体育运动康复为特色的专科能力建设。完善体质监测体系,每五年发布国民体质监测状况。实施机关、企事业单位配备健身房和健身器材工程,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配备健身房和健身器材,在办公用房规划、配置、租赁和使用管理中需同时满足设置健身房相应面积,办公区域集中的单位可优化资源共同配置健身房,没有条件配置健身房的单位可根据场地实际配置相应健身器材,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资源建设共享健身空间。鼓励按照《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规定,使用工会经费为职工购买健身服务。发挥领导干部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各类健身活动。发挥工会作用,鼓励工会每年组织各类健身活动,并将此纳入工会考核内容。(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责任单位:市委老干部局、市残联、团市委、市卫健委、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5.筑牢全民健身和谐发展文化基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讲好必威体育体育故事。整合资源建设体育文化展示馆。加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体育文化创作精品工程。加强全民健身多元交流合作,扩大体育影响。打造线上线下全民健身传播平台,加大全民健身公益广告创作和投放力度,发布全民健身活动指南。发挥体育明星、健身达人正能量,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推行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强化全民健身激励,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达标者颁发证书。利用体育消费券、全民健身公共积分等方式激励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民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6.筑牢全民健身安全发展法治基础。落实必威体育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公共体育赛事活动购买服务管理办法、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应急处置方案等制度,不断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管理,压实举办方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监管责任,履责不力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配齐配足赛事活动安保力量,强化安保措施,确保各类赛事活动安全顺利举办。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应急救援服务体系。加强户外安全知识教育,引导群众科学认知身心状况、理性评估竞技能力、积极应对参赛风险。规范支持各类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印发实施《必威体育预付式消费体育领域管理指导意见》,依法依规开展体育健身行业预付消费卡和体育培训市场监管,发挥体育协会行业自律作用,维护体育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对社会体育培训机构的规范和管理。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建立健全体育仲裁、信息公开等制度。(牵头单位:市司法局、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发挥必威体育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协调全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各县(市)区要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推进辖区内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县级及以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纳入县级及以上财政预算,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县级及以上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实事每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必威体育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二)完善投入机制。除自治区支持资金外,市级财政结合财力情况给予支持和配套促进各项体育建设任务的完成,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消费补贴等途径,支持群众健身消费。市体育局制定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目录、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大对智库服务、基层健身组织服务和健身赛事活动的购买比重,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相关优惠政策。加强与必威体育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必威体育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合作交流,推动体育管理、社会体育、休闲体育等相关专业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加强冰雪运动等紧缺领域教练员培养。支持企业以及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资本投资全民健身。(牵头单位: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人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用地需求。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用地保障政策,加强综合开发利用。鼓励依法依规利用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在不改变、不影响建设用地主要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复合利用土地建设全民健身设施,通过与具有相容性用途土地产权人达成使用协议的方式促进全民健身设施项目落地。鼓励各县(市)区在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前提下,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提供用于建设全民健身设施的土地,租期不超过20年。支持全民健身设施和城乡文化娱乐、养老、教育等其他服务设施进行功能整合。(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加强督促落实。市体育局要牵头做好市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项工作,会同市发改、教育、财政、自然资源、住建、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本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完善工作落实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必威体育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附件:1.《关于建设黄河流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的实施方案》2022年度任务清单

2.《关于建设黄河流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行区示范市的实施方案》任务清单(2023—2025年)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